全国统一热线:18530968616

2024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密押卷(三-4)

发布人:黎阳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7

16.小欢和小米玩游戏时,小欢认为游戏规则是不可改变的,小米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就应该改。依据皮亚杰的道德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米和小欢的道德认知发展分别处于(
)。
A 可逆性阶段和权威阶段
B 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C 权威阶段和公正阶段
D 前道德阶段和权威阶段
【答案】 A。本题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道
德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其中,权威阶段(5-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
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
判断对错。可逆性阶段(8-11 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要求
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题干中,小欢认为游戏规则是不可改变的,小米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就应
该改。这说明小欢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权威阶段,小米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可逆性阶段。A 项正确。
B、C 两项:公正阶段(11 岁以后)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
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前道德阶段(2-5 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
看作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17.关于课程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B 斯宾塞最早把“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术语
C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
D 狭义的课程指的是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概述。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
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因此,广义的课程指的是
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因此,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A 项: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含义远远超出了学校教
育的范围。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最早把“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术语。与题干不符,
排除。
C 项: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18 胡老师是初一(2)班的班主任,目前胡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学生积极分
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胡老师周围。这说明初一(2)班处于班级发展的( )。
A 组建阶段
B 核心形成阶段
C 发展阶段
D 成熟阶段
【答案】 B。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包括组建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
段。其中,核心形成阶段的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
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题干中,胡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胡老师周围。
这说明初一(2)班处于核心形成阶段。B 项正确。
A 项:组建阶段的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
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发展阶段的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
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初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与题干不符,
排除。
D 项: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
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
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班风。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19.20 岁左右,人的( )发展达到顶峰,并且在 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A 一般能力
B 特殊能力
C 流体能力
D 晶体能力
【答案】 C。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根据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能力可分为流体能力(流体智力、液体智
力)和晶体能力(晶体智力)。其中,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
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先
天禀赋。一般人在 20 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C 项正确。
A 项: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抽象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管理能力、
绘画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项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
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但 25 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20.张老师上课时,习惯用“两测”的模式,即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习惯将测试题写到黑板,让学生进行解答。这
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影响
D 教育模式
【答案】 C。本题考查教育基本要素。教育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连接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中介,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
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题干中,张老师习惯将测试题写到黑板,让学生进行解答,这属于教育影响。C 项正确。
A 项: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
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
主体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教育基本要素不包括教育模式,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

黎阳教育

电话:18530968616

网址:www.hnlyj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