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般来说,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应该是( )。
A 教学大纲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教材
【答案】 C。本题考查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
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C 项正确。
A、B 两项:教学大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名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
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
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常被简称为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2.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学期、学年、假期的安排都是( )规定的内容。
A 课程方案B 课程计划
C 课程标准
D 教材
【答案】B。本题考查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也就是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课程
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中心内容是教学科目的设置。
因此,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学期、学年、假期的安排都是课程计划规定的内容。B 项正确。
A 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与题干
不符,排除。
D 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
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常被简称为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3.在本月组织的听评课中,张主任对薛老师讲解的《和时间赛跑》一课进行评价时说到:“薛老师虽然没有完成预
计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学生疑问,从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出发,引导学生,取得了较好成
效,课程效果较好,值得肯定。”张主任对于薛老师课程的评价,偏向于(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 评价模式
DCSE 评价模式
【答案】B。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包括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 评
价模式和 CSE 评价模式。其中,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克里文,其基本观点包括:(1)主张把评价的重
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2)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
非预期的结果;(3)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题干中,张主任对薛老师的课程进行评价时,除了
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更关注了非预期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属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B 项正确。
A 项: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常模参照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以目标为中心,其他所有的步骤和操作都围绕目标展开。
它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中心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与题干
不符,排除。
C 项:CIPP 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与题干不符,
排除。
D 项:CSE 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需要评定;(2)方案计划;(3)形成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与题干不
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14.小艾被称为舞团的“舞蹈机器”,这是因为她对排练过的每一支舞蹈都能记住,只要听到音乐就可以跳出相应的
动作。该记忆属于(
)。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和动作记忆。其中,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题干中,小艾对排练过的每一支舞蹈都能
记住,只要听到音乐就可以跳出相应的动作。说明小艾记住的是舞蹈动作。因此,该记忆属于运动记忆。D 项正确。
A 项: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逻辑记忆是指以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15.应试教育时期,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
学生的正确的三观等等。这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目标。
A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C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D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答案】C。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是为了改
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
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目标
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题干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外,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三观等等。这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目标。C
项正确。
A 项: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是为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