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小明语文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语文老师从小明的学习态度、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卷面书写等方面分析,认
为小明还是具有较强的语文学习潜力。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 相对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D。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
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
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题干中,语文老师从小明的学习态度、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卷面书写等方面分析,认
为小明还是具有较强的语文学习潜力,这是从小明内部的各个方面去比较,从而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个体
内差异评价。D 项正确。
A 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指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
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
学目标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
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2.某学校更换了最新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不少年长教师难以接受。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上讲,这部分教师需要对
自身的(
)进行提升。
A 道德素养
B 知识素养
C 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
【答案】 C。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
其中,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的能力。题干中,部分年长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表明他们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能力素养仍然需要不断
地提升。C 项正确。
A 项: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
人师表。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
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心理素养是指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
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3.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之后,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了解,刘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在家种一颗蔬菜的任务,学期
末同学们分享汇报了自己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的成果。刘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实践活动法
【答案】 C。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
法。其中,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或校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题干中,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之后,刘老师给同学们布
置了在家种一颗蔬菜的任务,属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或校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
因此,刘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习作业法。C 项正确。
A 项: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
符,排除。
B 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
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与题干不符,
排除。
D 项:实践活动法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
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4.时代在进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创新和实践能力。这说明了教师劳动具有(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连续性
D 长期性
【答案】 B。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
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
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
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
不断调整、改进、创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
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
教学环境,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体现了教师劳动
的创造性。B 项正确。
A 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
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劳动对象
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
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
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题
干不符,排除。
D 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
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
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5.小珍知道衣服是用来穿的,却想不到它可用于扑灭烈火。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 )。
A 迁移
B 功能固着
C 问题情境
D 原型启发
【答案】B。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
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其中,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
某物体的倾向。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题
干中,小珍知道衣服是用来穿,却想不到它可用于扑灭烈火。只想到衣服可以穿,认为衣服只有这一个功能,这属于功能固着。B 项正确。
A 项:迁移是指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
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实际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
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反之,如果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