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 材料
“文字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因此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活的。只有打造鲜活的课堂,才能培养鲜活的学生。”实验
学校语文教师杨娟如是说。“受到疫情的影响,当时只能通过网络授课,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我觉得课本剧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于是,她便将自己的想法与家
长分享,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学校、家长和相关专家的帮助下,《西门豹治邺》、《将相和》
等一篇又一篇课文被重新改编,通过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走上了舞台,让一个个躺在纸张上的文字活了起来。学生们
的表演高潮迭起。无论是身处其中的小演员们,还是摄制组人员、家长,都在剧情、背景音乐的感染下红了眼眶,
甚至不禁流下了热泪,不仅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文章中的精神内核。除了鼓励学生自创剧本,杨娟老师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特长融入课本剧表演。如拍摄《将相和》这一课本剧,秦王
和赵王的渑池之会这一幕中,加入了一段歌舞表演,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表演古典舞《绿腰》,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则
演唱歌曲,演绎了一出精彩纷呈的课本剧。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深深喜欢上
了这样一种鲜活的学习方式。在课本剧的带动下,再加上杨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杨老师的课一直以来都是学
校里面的课堂气氛最好的课程。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该老师的行为。(10 分)
24.【答案】该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新课改和教学原则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杨娟老师鼓励学生
将自己的特长融入课本剧表演,看到了学生身上的个性特点,因此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二,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做到尊重、
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材料中,杨娟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们的
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样一种鲜活的学习方式,说明杨娟老师做到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三,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既
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
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材料中,在剧情、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不仅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文章中
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第四,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杨娟老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特长融入课
本剧表演,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表演古典舞《绿腰》,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则演唱歌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综上所述,该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同时运用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和因材施教
的教学原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
25 材料
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李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要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需要把圆
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此时,学生拿出圆片,有的画,有的剪,但不得要
领。李老师问道:“你们觉得转化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天天回答:“圆的边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我们前
面学过的图形边都是直的”。乐乐回答:“我们也是怎么剪、怎么拼都有曲线。”然后李老师问道:“你们觉得应该如
何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呢?”激烈讨论之后,学生提出来沿直径剪的方法。
教师出示圆片,带领学生开始验证这种方法。经过验证,有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李老师立马鼓励说:“这个发
现很关键,哪个小组愿意用自己的话再来说一说。”明明说:“我觉得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每一份的弧
线就越短。如果每个点分一份的话,那就没有弧线了,拼起来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李老师点评道:“这是咱们数
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极限思想。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经常用到这个思想,今天还是我第
一次遇到小学生能把极限思想表达得那么清楚的,你太棒了!简直就是一个小数学家!”课后,李老师感叹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传授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奥秘,养成乐于探究的数学习惯”。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该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
(2)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10 分)
25.【答案】材料中该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该老师的这一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尊重、赞赏学生,
帮助、引导学生。材料中,李老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并让学生理
解了极限思想,因此体现了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第二,该老师这一教学行为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材料中,李老师能够通过不断的发问和点评,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第三,该老师这一教学行为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教学原则
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
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材料中,李老师不单单要传授知识,还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数学习惯,
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该老师这一教学行为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
用形象语言描述教学对象,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
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李老师讲解圆的面积的时候,出示了很多圆片,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
则。
总而言之,该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赞赏与借鉴。
(2)【答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形成发展性评价观和激励性评价观,具体表现在:
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第二,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第三,评价内容综合化;
第四,评价标准分层化;
第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第六,评价主体多元化;
第七,关注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