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薛老师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了,班内出了一批非常积极的学生,
开始协作薛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增加,开始相互了解,一切都在朝着
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班级发展可能处于(
)。
A 组建阶段
B 核心形成阶段
C 发展阶段
D 成熟阶段
【答案】B。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
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1)组建阶段;(2)核心形成阶段;(3)
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其中,处于核心形成阶段的学生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
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题干中,薛老师
的班内出了一批非常积极的学生,开始协作薛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增
加,开始相互了解。因此,这时候班级发展可能处于核心形成阶段。B 项正确。
A 项:处于组建阶段班集体中的学生初进学校,尽管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实际上还都是
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大
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处于发展阶段的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是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
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无须外在监督,多数学生已经能管理和教育自
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学生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
好。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
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2.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根据科尔伯格的道
德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
)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特征。
A 社会契约
B 维护权威或秩序
C 普遍原则
D 寻求认可
2【答案】 A。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科尔伯格将儿童
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分为 2 阶段。其中,
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其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
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
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A 项正确。
B 项:维护权威或秩序阶段的儿童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
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
规范去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
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
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处在寻求认可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
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敏敏计划外出旅游时,在选择出行方式上犯了难。如果坐飞机出行速度快,但又觉得机票
价高;如果坐火车出行票价便宜,但又觉得火车比较慢。这体现的动机冲突是(
)。
A 双趋式冲突
B 趋避式冲突
C 双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 D。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产生的冲突。题干中,敏敏在面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上,飞机和火车都有期
望获得的好的一面,又有想回避的一面,这是多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因此,产
生的动机冲突是多重趋避式冲突。D 项正确。
A 项:双趋式冲突是指同时存在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且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其
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趋避式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
避所引起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