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18530968616

2024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密押卷(三-7)

发布人:黎阳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7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2 分)
30.材料:
初中生小明热爱篮球,他不但花大量时间玩篮球、关注篮球消息,而且沉迷于篮球电子游戏。这导致他的学习成绩
下滑,疏远了班集体。小明还经常带领班上几个男生一起打篮球、玩电子游戏,有时他们连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
父母和老师经常批评教育他们,可收效甚微。对此,班主任张老师十分焦虑。新学期伊始,学校组织篮球联赛,张
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没有像过去那样让体育委员组织球队,而是让班级同学选举的队长来组建球队。小
明和他的球友都积极报名参加球队,小明还主动向张老师表达自己想带领球队为班级争光的想法,张老师表示支持,
小明被选为队长。
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和队友刻苦训练、努力比赛,全班同学也为他们加油呐喊。小明在同学们的鼓
励下带伤坚持比赛,并为班级赢得了冠军奖杯。从那以后,小明好像换了一个人,开始主动认真地学习,也能够有
节制地
玩游戏和打篮球,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和同学相处极为融洽。父母和老师对小明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
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材料中,虽然小明成绩不好、沉迷于电子游戏,但是张老师却能够看到小
明身上的发展潜力,从小明的兴趣点入手帮助他。时间久了,小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张老师抓住了小明酷爱
打篮球的优点,让小明在体育训练中明白坚持的重要性,还学会了与其他同学相处,这说明张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张老师针对小明身上的问题,并没有一味地进行说教,而是懂得只有小明自己的思想转变,教
育才会有效果,张老师不强迫不命令,充分去调动小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的自我觉悟。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才能不断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
31.材料:
下面是一位学生家长的内心独白:
我在单位工作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不怕见父母,不怕见邻居,不怕见同事和领导,但是
就怕见我孩子的那位老师。都怪我的儿子不争气,使我也总是挨这位老师的训。
我儿子成绩不好,在课堂上时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为这些事我被这位老师在电话里或当面训了两三次。“你
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连个孩子都管不好 !”“孩子的毛病都是你们大人惯的,就你们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多了 ! 不
怎么样的家长,孩子都是这个样!”等。
有一次,儿子因在课堂默写中全错了,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对他说:“继续保持,下次还考个零蛋。”然后,我在
这位老师电话的严厉催促下来到学校。当着一些其他老师的面,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看你把你儿子教育的,这么
大点儿的孩子都管不好,你也太无能了吧?这还用我教你吗 ?……”儿子说,有一次
他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结果老师慢悠悠地说,“这个讲多少遍你都是不会的,算了别难为自己了啊。”要不是我儿
子在她的手底下,我非要和她好好理论一番不可问题: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老师没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法是不恰当的。
首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教师遇到问题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问题,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
严,反而讽刺、挖苦学生。
其次,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包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
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教师面对家长,恶语相向,一味批评,甚至盛气凌人,没有做到严
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乐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材料中,学生有问
题老师敷衍了事,违背了爱岗敬业。
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谨记自己的光荣使命,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此才能得到学生真心
的尊敬。
32.材料: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和西方人欣赏自然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人的“神”的观念很淡薄,“自然”的
观念中虽偶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但不甚浓厚。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把自己放在自然里面,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所以引以为快。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诸句最能
代表这种态度。西方人因为一千余年的耶稣教的浸润,“自然”和“神”两种观念相混合。他们欣赏自然,带有几
分泛神主义的色彩,人和自然仿佛是对立的,自然带着一种神秘性横在人的眼前,人捧着宗教的虔诚向它顶礼膜拜。
神是无处不在的,整个自然都是神的表现,所以它不会有什么丑恶。
在卢梭看来,自然本来尽善尽美,有人于是有社会,有文化;有了社会和文化,丑恶就跟着来了。诗人华兹华斯也
是这样想的,他在一首诗里劝告书呆子们
“站到光明里来,让自然做你的师保”“自然所赋予的智慧是甜蜜的,好事的理智把事物意义弄得面目全非,我们
用解剖去残杀”。这种泛神主义的自然观决定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态度。
自然既然是尽善尽美的,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自然。“模仿自然”本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很古老的理想,古希腊
人对艺术的定义就含有“模仿”,柏拉图反对艺术,就因为它只模仿感官世界。这种艺术观在历代都有攻击者和拥
护者。近代作家中拥护“艺术模仿自然说”者以英国作家罗斯金为代表。依他看,人工造作的东西无论如何精巧,
都比不上自然的。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最自然的
就是最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最美的。凡 是美的线形都是从自然中最常见的线形抄袭来的。例如希腊有柱无墙平
顶式的建筑模仿的是剪去枝叶的树木,“哥特式”尖顶多雕饰的建筑模仿的是连枝带叶的树林,“罗马圆顶式”的建
筑模仿的是天空和地平线。因此,罗斯金劝建筑家们到树林里去从自然出发研究建筑原理。自然既已尽美,所以艺
术家模仿自然,最终以己意加以选择。他说:“完美的艺术都能返照全体自然,不完美的艺术才有所不屑,有所取
舍。”罗斯金的论调并不是孑然孤立的,19 世纪法国雕刻家罗丹的《罗丹艺术论》也差不多与此一致,他说:“第一
件要事就是坚信自然全美,记得这个原理,然后睁开眼睛去观察。”在罗斯金、罗丹和一般自然主义者看来,自然
本来就尽善尽美,艺术家唯一的成功捷径就是模仿整个自然,丝毫不用选择。这种理论显然有一些问题。美丑是相
对的名词,有比较然后有美丑。如果把自然全体都看成一样美,就没有分别美丑的标准,就否认美丑有比较,那么,
“美”也就漫无意义了。艺术的功用如果是在忠顺地模仿自然,那么又何须艺术呢?艺术的功用原是弥补自然的缺
陷,如果自然既已完美,艺术便成赘疣了。
问题
作者认为中国和西方的艺术家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4 分)
作者对于“模仿自然”的艺术观持有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
32.【参考答案】
(1)中国人的“神”的观念很淡薄,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把自己放在自然里面,与自然和谐共处、默
契相安。而西方人对待自然带有几分泛神主义的色彩,人和自然仿佛是对立的,人捧着宗教的虔诚向自然顶礼膜拜。
(2)作者对于“模仿自然”的艺术观持有批判的态度,原因如下:
首先,“模仿自然”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很古老的理想,它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是尽善尽美的,如果自然本来就尽善
尽美,艺术家唯一的成功捷径就是模仿整个自然,丝亳不用选择。
其次,美丑是相对而言的,有了比较才有美丑,如果自然都是尽善尽美的,那也就不存在“丑”了,因而“美”也
就失去意义。最后,如果艺术的作用只在于模仿自然,那么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艺术的功用恰恰在于弥补自然的缺
陷。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

黎阳教育

电话:18530968616

网址:www.hnlyj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