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18530968616

2024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密押卷(二-6)

发布人:黎阳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7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2 分)
30.材料:
最近,吴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总是打不起精神,问题互动时,学生更是冷场。对此,有的学生反馈说:“文
言文学起来太没劲了,读都读不通顺,没意思。”有的学生还说:“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平常说话又不会使用文言文。”
原来,学生觉得文言文的难度相比以前加深了,本来就不爱学,现在更不爱学了。面对这种情况,吴老师没有一味
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重视知识的传授以致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趣味。于是,吴老师一改
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找来几篇课外富有韵律、哲理又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没想到,读了
几遍之后,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简要叙述文言文的意思了。于是,吴老师趁热打铁,选取文言文中的重难点词句向学
生讲了起来。通过吴老师疏通字义和文义,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觉得原来学习文言文没有那么难。
通过这件事,吴老师发现,以往总是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老师讲解重难点,学生只需要将老师说的记在书上就行
了。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吴老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字
词学会查阅工具书,吴老师还经常在班上举行文言词汇比赛,看大家新学到哪些文言字词。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
动起来。此外,吴老师又针对大家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问题,一有时间就去钻研文言文相关的教学技巧与理论知识,
试着将文言文化难为易,并培养自己用文言文交流的习惯,课下积极与学生畅谈古文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吴老师的行为。(14 分)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吴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吴老师以
难度较低的文言文帮助学生重建学习信心,并通过文言词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
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其次,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面对语文课上学生不喜欢
学文言文的现状,吴老师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通过课外找来的富有韵律、哲理又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以带
领学生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含义。这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
最后,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反思。材料中,吴老师反思自己是否太重视知识的传授以致忽视了学
生的学习感受,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教师在对待自我上,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作为老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酌情给分点: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吴老师深入钻研文言知识,试着将文言
文化难为易。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吴老师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
生对不懂的文言字词学会查阅工具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体现了教师在对待教学上,要善于帮助和引
导学生。)
31.材料:
何老师是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主动留下来陪着还没被父母接回去的
孩子,直到孩子的父母将他们都接走。有的孩子好动,何老师就教他们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练习;有的孩子很安
静,何老师就布置简单的画画任务让他们做;还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何老师就带着他们学拼音。一个学
期下来,孩子们都培养了自己独特的兴趣。
有的家长过意不去,于是提出每个月给何老师 500 元,以此来补偿何老师额外付出的劳动。何老师却说:“带孩子
是我的本职工作,放学后没有被接走的孩子我会照看的,请家长放心。”并拒绝了家长的提议。不论学生成绩好坏,
在校表现如何,何老师都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反馈给家长,从来不辱骂学生,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何老师也
会告诉家长努力的方向,传达出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家长们都说孩子们遇到何老师真幸运!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1.【参考答案】
何老师的教育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何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
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何老师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放学后陪伴父母未能及时接走,体现了何老师乐于
奉献,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这是爱岗敬业的表现。
其次,何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
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何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兴趣,体现
了教书育人。
再次,何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作
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何老师拒绝家长补偿,作风正派,自
觉抵制诱惑,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了为人师表。
最后,何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健康,不讽
刺、挖苦、歧视学生。材料中,何老师不论学生成绩好坏,都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反馈给家长,不辱骂学生,
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期望联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改变,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体现了关爱学生。
综上,我们应该向何老师学习,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观。
32.材料: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孝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
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
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
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了
“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第一,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的变化。我国古代
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
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
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的地位难免会“边
缘化”。第二,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
“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
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
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
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
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
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
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
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
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问题:
(1)传统孝道文化中对于“孝”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2)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孝道必须进行现代转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0 分)
32.【参考答案】
(1)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最基本的要求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能养之孝”,其次
是“敬亲之孝”。
(2)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孝道遇到了挑战,必须进行现代转化,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的变化。现代社会里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等都超越长辈,因
而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加大,而老人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
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传统的孝道不再成为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再次,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
最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
因此,要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

黎阳教育

电话:18530968616

网址:www.hnlyj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