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精选简答题
发布人:黎阳教育 发布时间:2012-07-05
六类题型 共3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E.实验法
三、判断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打“×”号,错误的打“√”号。
1.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
2.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相矛盾的。( )
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
简述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材料一 研究发现,美国某个知名家族,其祖辈是著名的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等,家族的后辈里出现了多个大学校长、教授等各界精英。
材料二 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材料三 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而他的同学朱勃却学识渊博,举止娴雅,他见了很是惭愧,他的哥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1.结合上述材料,论述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4分)
2.论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4分)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试论“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参考答案:
一、1.C 2. C 3.B 4.C 5.D
二、1. ABE 2. ABCDE
三、1. × 2. ×
四、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五、1.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 除了遗传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有教育各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教育史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个体主观能动性对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六、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育先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意味着教育消极的等待经济条件,而应当在现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经济条件,使教育发展先走一步,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准备,因此,教育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其次,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再次,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的发展。
教育学试卷(一)及答案
六类题型 共3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
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的方法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
5.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2.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情感支持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长D.严格要求 E.教学相长
三、判断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基础的。( )
2.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中段落。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一、1.C 2.B 3.A 4.D 5.B
二、1.ACE 2.BCE
三、1. √ 2. ×
四、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五、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六、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